近日杭州市吴山第七届健身锦标赛上,《癌症晚期男子减脂31斤站上健美赛场》的消息上了热搜。
从媒体报道的照片中可以看到,现年41岁杭州人的王伟全身涂满金色油彩,肌肉发达,体脂极低,除了凹凸明显的腹肌下的一处疤痕,完全想不到他竟然是一位滤泡淋巴瘤晚期患者,甚医院化疗。
王伟是在年的一次单位体检中被查出滤泡淋巴瘤中晚期的。先是脾脏做了摘除手术,腹部的疤痕就是那时留下的,接下来做了一年化疗,两年维持治疗。
不幸的是,年,肿瘤复发,王伟的病情进入晚期。
备战健美比赛,哪怕是健康人也很难,对于王伟来说,难度是几倍级的增加。但健美是王伟一直喜欢的运动项目。“喜欢健美这么多年,不参加一次比赛太遗憾了,这几年一直生病,想再多不如马上去做,不做机会越来越少。”
王伟称“人都会怕死,得了癌症最可怕的是丧失希望。我特别想告诉自己和病友,癌症病人照样可以有目标,照样可以精彩。”
看完报道,很多人在佩服王伟的同时也心存疑惑,认为患癌后身体抵抗力差,加上治疗带来的种种副作用让病人痛苦不堪,多多休息才是正理。
其实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多多运动会给身体带来不尽的好处,下面就跟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一、运动能给肿瘤患者带来怎样的好处?
首先,运动可以提高食欲、帮助睡眠、增加肌肉力量、改善焦虑抑郁的情绪,总体发挥增强体质、改善身体机能的作用,提高生活质量。
其次,约1/3的肿瘤患者在生病后,会出现疲乏、无力、活动耐力下降等表现,这种情况称为癌因性疲乏。而运动可以提高患者的身体功能,增强肌肉力量,降低日常活动所需的体力,从而减少疲劳感,提高生活质量。
相反,如果长期不运动,会诱发肌肉萎缩,导致体力和耐力的进一步下降。
而且,在运动过程中,体内激素水平会有所变化,通常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会减少,血清皮质醇的分泌会增加,这也与运动改善患者疲乏感密切相关。
最最关键的是,运动还能有效预防癌细胞的扩散与转移,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期,降低死亡率。
二、运动为何能预防癌细胞扩散和转移?
国外一项研究显示,缺氧程度越严重,癌细胞越容易转移、扩散。其原因在于,癌细胞喜欢乏氧环境,能够在缺氧的环境下更好生长。
因此,缺氧更有利于肿瘤的生长,加剧癌细胞的扩散转移。
运动能使人体吸入大量氧气,体内氧气充足,自然不适合癌细胞生长,打破了癌细胞生长的舒适圈,进而抑制癌细胞的扩散转移,患者生存期自然就得到了提高。
另外,运动使人体血液循环加快,癌细胞就好似湍流中的沙粒一样,不易停留,也不容易转移,更易被人体免疫系统清除。
运动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产热的过程,而癌细胞对热的承受能力不如正常细胞,较容易被杀伤。因此,运动有利于癌细胞的清除。
总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运动可进一步降低肿瘤的转移及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期及生存质量。
三、肿瘤患者可行的运动有哪些?怎么做?
1、有氧运动
对肿瘤患者而言,比较推荐强度低、有节奏、持续时间长的有氧运动。
在进行有氧运动时,人体在氧气充分供应的情况下进行的体育锻炼,人体吸入的氧气与需求相等,达到生理上的平衡状态,改善了体内乏氧的状态。
建议条件允许的患者,每次锻炼30分钟~1小时,每周坚持3到5次。
散步或快步走:
可增加肺活量,加强腿部肌肉力量,每天以连续快步走步为宜,但如果身体不适,就不要勉强,一切以舒适为前提。
慢跑:
能增强呼吸功能,可使肺活量增加,提高人体通气和换气能力,慢跑时所供给的氧气较静坐时可多8~12倍。但慢跑适合身体状况较好者,年纪较大或身体素质较弱的患者可用散步代替。
太极拳:
太极拳能很好地调整呼吸状态,使呼吸自然、慢均,改善患者心肺功能。
八段锦:
由八种导引动作复合而成,每式的动作设计都针对一定的脏腑保健或病证治疗的需要,有调整脏腑功能、疏通经络气血的作用。
体操:
可带动头、颈、肩、上肢、躯干等关节进行一系列活动,改善身体机能。
总之,通过有氧运动,能增强和改善心肺功能,调节心理精神状态,最最重要的是其能改善机体乏氧状态,有效的预防癌细胞的扩散和转移,是癌友们康复运动的最佳方式。
2、抗阻力运动
抗阻力运动是骨骼肌克服外界阻力而进行的主动性运动,包括克服自身阻力运动,如引体向上、俯卧撑等,也可以借助器械,如小重量哑铃(以自己能承受的范围为准)、弹力带、弹力球等。
抗阻力运动可以有效的减缓现有肌肉的流失,并促进新肌肉的合成。
具体可以每2天进行一次,每次可以分组执行,以自己运动过程中不觉得疲劳感为主。
四、运动时的注意事项
不是所有的肿瘤患者都建议运动,对于肿瘤晚期,如巨块型肝癌患者,剧烈运动及撞击则易导致肿块破裂,大出血,从而危及生命。
且癌症晚期患者,体力大多是比较差的,这部分患者,则没必要强迫自己进行一定量的锻炼,根据自己的体力情况,量力而行,如饭后茶余散散步等。
具体注意事项如下:
病情较重者,运动前需进行检查且咨询专业医生;
严重贫血患者,待贫血改善后再行运动;
白细胞低下的患者,避免去人多的公共场合,待白细胞恢复正常后才可外出;
留置导尿管的患者,避免接触水或其他有菌环境,以防出现感染;
一旦运动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如心慌、气紧、呼吸困难、头晕等,应立即停止运动;
接受放疗的患者,避免放射部位暴露于含氟的环境,如游泳池;
运动过程中最好有家属陪伴。
总之,无论哪种运动都能给人带来莫大的好处,而具体选择哪种运动,需结合自身的喜好及身体状况,运动方式没有哪种最好,只有哪种更适合自己。
当然,运动时注意不要过度了哦,要以舒适为前提,把握好度,避免适得其反。还有重要的是要贵在坚持,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恐怕是没有成效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