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骨科医生,无论是身边的朋友还是儿童家属,都很喜欢问我关于孩子腿疼的问题。对于孩子的腿疼问题,他们常常这样描述:“我家孩子老是半夜腿疼,哭闹不止,怎么哄都哄不住,医院,却又突然说不疼了。我家孩子没有外伤,老是双腿反复阵痛,问他具体哪里痛也说不明白,但揉搓过之后就会说不疼了。”
其实孩子晚上容易腿疼不是在说谎,这些都是“生长痛”惹的祸。生长痛发病率在3-11岁,多发于6-7岁。据调查,有10%到20%的学龄儿童患有生长痛症。
那生长痛到底是什么,该如何判断自己的孩子是不是生长痛导致的腿疼呢?请看医生给你们细细说明。
生长痛是生长导致的疼痛?
生长痛是指出现在3到11岁儿童年龄段,因为胫骨、膝关节及腿部疼痛就诊,他们没有关节炎,没有肿瘤,也没有外伤病史,X光检查也没有异常,但经常在晚上疼痛,常常疼一会就自行缓解了,不影响走路和正常活动。
生长痛并没有明确的病因,比较常见的说法认为,生长痛是由于儿童白天激烈运动,活动量大带来的肌肉疲劳。还有一种说法表示生长痛,是由于夜间儿童骨骼生长过快,骨骼与周围的肌肉和神经产生拉扯,导致的疼痛。至今关于生长痛的病因并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
生长痛叫这个名字只是因为,该病多发于3到11岁。该年龄阶段的儿童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因此把这个时期出现的疼痛称为"生长痛"。
生长痛的特征表现
生长痛,多为下肢间歇疼痛。由该病导致的疼痛很少出现上肢疼痛,多表现为下肢疼痛。且疼痛部位多见于大腿,小腿,膝关节,甚至有的患者会出现胫骨,脚踝的疼痛。
而且这种疼痛多为间歇性疼痛,很多儿童会刚开始会吵着疼,过一会又说不疼了。但是再过一会很可能告诉你,他又开始腿疼了。这种间歇性的疼痛,也是该病的典型体现。
生长痛,多为肌肉疼痛,且疼痛部位无明显红肿。该病发作时主要体现为肌肉的酸痛,刺痛。在疼痛时,也没有明显的发热,伤痕或红肿状况。而且这种疼痛多为肌肉表面的疼痛,并不会带来抽筋的酸痛和关节,骨头的内里性疼痛。
生长痛,多发于夜间。生长痛几乎都在晚上发生。但并不是说白天就不会发生生长痛苦。其实白天也会发生生长痛。只是由于白天小朋友活动频繁,只顾着玩了,很难去注意到疼痛。
而到了晚上,开始睡觉的时候,万物都静下来了。孩子也开始休息,导致白天容易忽视的疼痛,开始日益清晰。因此开始哭闹着腿疼,哭着不愿意睡觉,甚至出现睡着后醒来的现象。
此外,生长痛还表现为年龄差异大。通过对处于学龄段的儿童(2-11岁)进行关于生长痛的经历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有高达40%多人有过生长痛状况。由此可见,学龄儿童患生长痛的几率非常大。
但从临床治疗,门诊就诊的患儿来看,就诊年龄普遍在4-6岁左右。由此可见,生长痛患病年龄跨度之大。
对于生长痛的诊断来说。该病一般会根据孩子的病情状况和体检结果来判断。当体格检查后没有什么异常,血液和X光片也没有问题,那腿疼的原因多半是由于生长痛引发的。
不是所有的腿疼都是生长痛
并不是所有的腿疼表现,都是生长痛。儿童出现腿疼还要与以下病症产生的腿疼相区分。避免混淆不清,引发不良后果。
青少年关节炎VS生长痛
青少年关节炎常表现为关节疼痛,关节红肿,且伴有发热的状况。会有骨骼摩擦的声音,且有肌肉萎缩,肌肉无力的病症表现。同时,青少年关节炎的疼痛范围并不单单发生在腿部,甚至会游离于其他关节。
因此,在区分青少年关节炎和生长痛之间的不同,要从疼痛部位是否有红肿,是否伴有发热来区分。一旦腿疼且伴有红肿,发热,骨骼摩擦有声响,则要考虑该病为青少年关节炎。
骨癌VS生长痛
骨癌常表现为疼痛。骨癌的疼痛部位多在股骨和胫骨,并伴有局部肿胀。骨癌的疼痛的特点开始为间接性疼痛,痛感较轻,后期可能发展为持续性的剧痛,压迫性疼痛,夜间痛。
因此,在区分骨癌和生长痛时要注意从疼痛部位,疼痛是否有间歇性,是否伴有红肿来区分。一旦出现持续性骨折,胫骨剧痛,且伴有红肿,则优先考虑骨癌。
儿童白血病VS生长痛
儿童白血病常表现为骨折,关节疼痛。早期多表现为精神懈怠,食欲不振。患者的疼痛部位表现在肩颈,膝盖骨,腕部,脚踝,疼痛游离于全身。而且该病伴有皮肤结节肿大,丘疹等外在表现。
因此,在区分儿童白血病和生长痛时要注意疼痛部位,是否有结节肿大来进行区分。一旦出现贫血,皮肤结节肿大,疼痛部位广泛,且伴有丘疹等,则考虑儿童白血病。
生长痛如何缓解
注意力转移法
孩子容易夜间疼痛,并不代表白天不会疼痛。白天孩子痛感不明显,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白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