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肌萎缩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对虾孢子虫发生的原因及治理方案
TUhjnbcbe - 2022/2/21 14:17:00
?

对虾微孢子虫是一种广泛感染虾蟹等无脊椎动物的真核生物,而且微孢子虫种类繁多,是对虾寄生虫病害中很难治愈的一种,它主要侵染对虾的肝胰腺、肌肉组织,有的微孢子虫不仅寄生对虾肌肉组织,还侵染心脏、鳃、胃、肝脏及肠道。对虾微孢子虫病,又称“棉花虾”,主要感染对虾的性腺和横纹肌,引起肌肉白浊、不透明,组织松散柔软,失去弹性,所以有人称之为乳白虾或棉花虾。微孢子虫病是一种慢性疾病,虾在发病一段时间后死亡,健康虾主要是摄食病虾被感染,至于怎么诱发的原因?华科技术部认为主要因素有2种!第一种是苗种幼虾已经感染,第二种是清塘不够彻底或其他环境因素被感染。

微孢子虫病是一种较为常见和危害较大的慢性疾病,该病症多见于1-3厘米的幼虾,但仔虾、幼虾和成虾均可被感染患病。病虾游动迟缓,多浮游于池边,摄食量大幅减少甚至停止摄食,生长停滞,体质逐渐衰弱,严重者出现肠炎、肌肉萎缩和肝胰腺萎缩,不会导致对虾的大量死亡,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对虾生长缓慢(干吃不长),个体差异大,而且一般每天都会有死虾,都是个体偏大的虾偷死!且会伴有白便;这个病虽然是慢性疾病,但由于会同弧菌混合感染,致病率可以达到60%以上。

到目前为止,微孢子虫病到了后期是没有特效治疗药物的,在早期发现后可以通过控制虫的爆发而达到减少损失的目的,到了后期,肝胰腺和肠道上皮细胞被破坏后,再通过控制虫病,也没有多大的意义了。因此,对于微孢子虫最好的思路是预防为主,早发现早处理(早期还能挽回不少损失)。

预防措施:

在虾苗放养前对池塘进行彻底清洗、暴晒和消*,水源进入池塘后,合理使用安全高效的消*剂如每亩用(渔水康30%)克,对水体进行彻底的消*,杀灭潜藏于池塘环境中的病原生物,养殖过程中饲料拌喂(百严清)(甘胆舒),及常泼洒(华科乳酸宝)(华科酵母)可有效预防对虾微孢子虫。

治理措施:

①保持每天换水10cm,连续更换3∽5天。

②并且于上午每亩用克(渔水康45%)进行改底。

③每餐拌料内服(百严清)+(速补)投喂,严重时配20%含量的氟苯尼考和硫酸粘杆菌素一起拌喂。

④下午用(华科EM菌)泼洒。

⑤晚上11点后每亩用(壹瓶贰亩安)+(华科纳米氧)各克拌匀干抛洒于池塘。

按以上方法连续坚持使用3至5次即可治理好!(治理期间保持24小时增氧设备开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对虾孢子虫发生的原因及治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