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肌萎缩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从康复医学的陌路人到忠实粉丝记一位骨折
TUhjnbcbe - 2022/2/15 14:31:00

从康复医学的陌路人到忠实粉丝

——记一位骨折患者在康复医学科的故事

唐先生,中年男性,今年7月16日因左大腿摔伤就诊于我院骨与关节外科,诊断为:左侧股骨粗隆间骨折,骨折比较严重,于7月20日在我院骨与关节外科行手术治疗,手术过程顺利,术后第9天转入了康复医学科,故事由此展开……

患者为什么转到康复医学科,是为了早期做康复训练吗!?

作为医务人员,我们当然很高兴唐先生抱着这样的想法来,遗憾的是事实并非如此;经过与唐先生的沟通,才发现原来唐先生只是因为觉得手术后才9天时间,伤口还没有愈合、拆线且伤口还有疼痛,也不能离床行走,出院回家不太方便,这才要求转康复医学科“休养”一段时间;

唐先生这种想法让我们哭笑不得,当然抱着类似想法来到康复医学科的患者并不少见,遇到这样一位康复意识欠缺的患者,这康复治疗还能开展吗?他能从康复治疗中获益吗?这该怎么办呢?

?

转科第二天7点30分,按照常规模式康复医学团队已早早地来到唐先生床前,对唐先生进行了“小组式”的查房,康复医师、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心肺治疗师、传统治疗师及康复护师分别对患者进行了专业的康复评定,发现患者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①左侧髋部仍有疼痛,手术切口周围有肿胀、淤青未;

②左侧髋关节活动受限,左下肢肌肉萎缩、肌力下降;

③部分日常生活活动不能自理,表现为不能下床,不能如厕;

④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的风险较高。

针对上述问题,康复团队各位成员从自己亚专业的角度提出需要采取什么具体康复治疗措施。

最后,根据患者的骨折情况、手术方式、术后骨折愈合情况,综合各位小组成员的意见,为患者制定了科学、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

康复的近期目标是下地行走、回归家庭;远期目标是回到工作岗位,重返社会;

在康复治疗的早期最重要的是床上运动训练,包括肌肉力量训练、关节活动度的训练,通过这些训练可以为日后患者下地行走作铺垫。

但是,当将小组评估讨论的结果与唐先生进行交流时,却出现了“意料中的意外”。

在提到肌肉萎缩时唐先生表现出了否认、质疑,在提到运动训练时更是担心、迟疑,并再次述说自己只是想休养一段时间,经过我们耐心、细致的解释,为其分析“动”与“不动”的利弊并再三承诺绝不会“乱动”的情形下,唐先生将信将疑地接受了治疗方案。

对于这样的情形,小组组长张驰医师心里是有底的,并且相信唐先生在经过几次治疗后就会认可康复治疗尤其是运动疗法,因为运动疗法带来的身体功能的改善是患者能感受到的,保质保量的康复治疗绝对可以让患者信服。

果然,随着唐先生左下肢力量的逐渐改善、左髋部活动范围的改善,唐先生的态度发生了转变,内心不再抗拒康复治疗了,并且能积极主动地完成治疗师布置的训练任务。

?

随着康复治疗的进行,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在康复医学科治疗2周多后,唐先生就表现出了急切的下地行走的愿望,并且希望能早日出院回家。

康复医学科诊疗小组再次评估了他的情况,认为他尚不具备下地的条件,此时出院偏早,建议他在术后1月时复查X片以后再决定是否下地负重,在复查之前,仍需继续加强左下肢力量训练及关节活动度训练。

在科室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康复护师团队的耐心劝导及指导下,患者通过自身的努力训练,终于在术后1月时可下地站立了,且站立时骨折部位完全没有任何疼痛或不适;

接着,唐先生又经过1个多星期的负重训练、平衡训练、步行训练,唐先生已可缓慢地行走,行走时未诉疼痛等不适,日常生活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术后5+周唐先生已能独立完成由坐位到站立位的转移,能独立行走,日常生活基本自理,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最后经康复诊疗小组评估后,一致认为唐先生的治疗已达到近期目标,可以出院。

唐先生在听到自己可以出院时特别开心,总算可以“走”出去了!为表达内心的感激之情,特地为科室医务人员送上一封亲手书写的“感谢信”,并且表示回家后一定遵照各位治疗师的出院指导,继续坚持运动训练和门诊随访,逐渐恢复更高的功能,早日回到工作岗位。

唐先生手笔

望着唐先生“走”出病房的背影,康复医学科医务人员内心是喜悦的,喜悦不仅是因为康复的理念得到了传播,更是康复治疗让患者及其家庭切切实实的受益了。祝愿唐先生早日回归工作岗位,重返社会,实现康复的最终目标!

这就是一位患者从康复医学的陌路人变为康复的忠实粉丝的故事。

来源:康复医学科

编辑:陈栎汀

校对:路霞

主审:王伊

新闻-

宣传部投稿邮箱:xcb

.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康复医学的陌路人到忠实粉丝记一位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