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山病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及神经电生理等检查。近年来,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平山病患者,手术干预治疗是一种有效手段。本文就一例平山病患者的诊疗经验进行分享。
病人资料
患者男性,17岁。右前臂无力伴右手震颤2年,加重1月。病史: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前臂无力,渐出现手部肌肉萎缩,伴右手震颤,无四肢感觉障碍。6月前右前臂及右手无力加重,寒冷时震颤加重,3医院按“颈椎病”给予营养神经、佩戴颈托等保守治疗,无明显改善。1月前开始出现持物困难。查体:右侧鱼际肌肉萎缩,伸指震颤,前臂旋前IV级,旋后IV-级,腕关节背伸IV+级,掌屈IV级,拇指外展III级,内收IV-级,左侧对应肌力均V级。四肢肌张力正常,双下肢肌力正常,无明显感觉异常,右侧肱二头肌腱反射(+++),膝腱反射(+++),霍夫曼征阳性,左侧正常,双侧肱三头肌腱反射、桡骨骨膜反射、跟腱反射正常,髌阵挛、踝阵挛未引出。余病理征未引出。颈椎JOA评分13分。右手大鱼际肌肉萎缩,伸指震颤辅助检查:X线提示颈椎出现反曲肌电图示右上肢被检肌呈神经源性改变中立位MRI见约平颈5、颈6椎体水平脊髓变细CT未见颈椎管狭窄征象前屈位MRI可见颈髓前移,脊髓后方形成长节段、高信号的“新月征”,即“囊-壁分离”现象阳性治疗方案
最终诊断:平山病(Hirayamadisease)II型
鉴别诊断:颈椎病伴上肢肌萎缩好发于中老年,萎缩肌肉常累及三角肌、肱二头肌和手内在肌,轻微感觉减退,部分病程较长者出现Hoffmann征阳性。神经电生理通常为中下颈段脊髓前角或神经前根受损,MRI有明显颈椎退变和神经受压表现。
运动神经元病好发于中老年,多数患者为单侧肢体肌无力,肌肉萎缩,逐渐进展累及其他肢体,最终出现呼吸肌无力而危及生命。锥体束征常阳性,神经电生理检查由局部失神经改变逐渐累及多个区域,MRI通常无神经受压表现。
多发性、局灶性神经病出现远端感觉、运动传导异常,而平山病在病程较长的患者中才会出现明显的远端运动传导异常,不会出现感觉传导异常
手术指征:1.病情呈进行性发展,保守治疗无效,影响学习与生活。2.出现手部肌肉萎缩,上肢腱反射活跃,患侧Hoffmann征阳性。3.诊断明确,患者及家属手术治疗意愿强烈。
手术方式:颈前路融合内固定术
手术目的:融合对应节段,限制颈椎过度活动,恢复颈椎曲度,控制病情进展。
术前:全身情况评估:完善相关检查,检验,对全身情况进行评估。请神经内科等科室会诊,明确诊断,排除手术禁忌症。术前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充分解释病情及手术方式,告知手术注意事项,充分沟通,消除紧张情绪。科室病情讨论:科内讨论诊断是否明确,手术指征是否存在,手术方式选择是否合理及围手术期注意事项。患者术前准备:术前访视评估,禁食禁饮。手术开始前30min至1h内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术中:
手术时间75min,出血量15ml
术后:手术当日:禁食水6小时,一级护理,心电监护,吸氧。记录引流量,观察切口情况及四肢活动。术后第2天:拔除尿管和引流管。佩戴颈托下床活动。术后第3天:复查颈椎正侧位DR片。术后第5天:检查切口无异常,无手术并发症,进行出院宣教后出院。
术后患者情况
康复计划:1.早期术后疼痛可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缓解。2.术后1月内活动时需佩戴颈托,避免摔倒。3.进行双上肢肌力和精细动作训练。4.定期门诊复查(3月,6月,1年),不适随诊。5.注意规律进行颈项部及上肢功能锻炼,避免保持长期屈颈低头姿势。术后3天复查X线,内固定位置满意,颈椎曲度恢复术后3个月随访,JOA评分16分右手震颤明显减轻,肌力有所改善病例总结
1.平山病多发于年轻人,起病隐匿,危害较大。2.屈颈位MRI和神经电生理检测可明确诊断。3.早期可行保守治疗。4.手术治疗目的:限制颈椎过度活动,恢复颈椎曲度。5.注意定期随访评估。
专家点评
①?病例资料完整。从手术前几年的病程发展过程,均做了总结。鉴别诊断需要的肌电图、神经内科会诊意见、常见病的临床区别,均有描述。?②对于诊断平山病关键的核磁共振的特点也做了标注,使得对平山病不熟悉的读者,在阅读此PPT后,也能获得平山病的基本了解。
?③PPT中也介绍了平山病的指南,该病例的治疗符合规范。
④PPT的结尾有随访资料,尤其是患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