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老师会告诉你,在瑜伽练习时,要注意骨盆核心力量的稳定。瑜伽体式教材里教你做瑜伽山式站姿,对于骨盆核心稳定的引导口令是:大腿内侧肌肉收紧,双腿并拢,臀肌收紧,腹部内收,立直脊柱。
片面!统一化口令缺乏个体化差异,不同体态需要不同方法让骨盆和脊柱之间更稳定。
骨盆是连接上半身和下半身的枢纽,也是力传导的枢纽。在正常站立时,骨盆的位置对于重心的稳定至关重要。因此骨盆位置异常可能带来其他部位的更加严重的体态问题。
骨盆位置不正会引发核心力量失衡,反之,核心力量失衡会加重骨盆倾斜。那么在我们直立行走或做一些身体姿势时,不能使核心区域有效地发力,从而造成身体其它地方的代偿。
我们常见的骨盆倾斜有骨盆前倾、后倾、前移。且在做瑜伽体式时,若错误发力,会引发身体关节不稳,肌肉力量失衡,甚至造成关节之间的挤压与疼痛。
山式站姿是瑜伽体式的基础姿势,触类旁通,掌握好山式站姿,其它姿势能找到正确的发力点,帮你稳定骨盆核心。
(一)骨盆前倾其特点是:
1、身体从髋关节处前屈,导致大腿前侧肌肉过紧。
2、臀部上翘,导致臀肌过于延长无力。
3、骨盆前倾进一步引发腰椎前曲加大,导致腰椎排列失衡,腰部两侧肌肉缩短,长时间站立和行走腰痛加重。
4、小腹向外凸出,腹肌延长无力,时常有小腹坠胀、便秘等现象。
山式站姿调整方法:
1、臀部向下拉,尾骨内卷,肛门上提,盆底肌提向小腹当中。
2、耻骨向上提,推向骨盆当中,小腹向内收,找向腰椎方向,并把腰椎向上拉长延展。
3、肋骨内收,肋骨角找向腹股沟的方向,启动整个腹肌力量向内收,去稳定整个脊柱。
4、胸廓自然打开,肩前侧肌肉伸展,肩胛骨内侧缘贴向脊柱中线位置,颈椎向上伸展。
骨盆前倾引发的肌肉变化是:
臀肌过弱、腹肌无力,需要收紧;髋前侧肌肉过紧,腰椎两侧肌肉过紧,需要延展。
(二)骨盆后倾
其特点是:
1、身体自髋关节向后伸,导致大腿前侧肌肉过度延长无力。
2、臀部扁平,臀肌缩短紧致。
3、骨盆后倾进一步引发腰椎过直,腰部两侧肌肉延长无力,而引发腰肌无力型腰痛。
4、骨盆后倾引起胸椎过直,出现含胸驼背。腹部肌肉萎缩而无力,腹内压减小,影响肠胃消化功能,常有胃胀、恶心、反胃酸症状。
山式站姿调整:
1、把骨盆向上方抬高,双髋关节内旋,大腿内侧肌肉收紧,双腿向中间并拢。
2、耻骨向下推,启动盆底肌上提。启动大腿前侧肌肉伸直膝关节,双脚脚跟向下踩实地面。
3、腹部前侧肌肉拉长,胸廓远离肚脐。
4、扩张胸廓,立直脊柱,颈椎向上延展。
骨盆后倾引起的肌肉变化是:
臀部和腹部肌肉萎缩,需要延长;髋前侧肌肉和腰椎两侧肌肉延长,需要收紧。
(三)骨盆前移
其特点是:
1、身体的髋关节没有出现前屈或后伸的变化,但是整个骨盆重心向身体前方移动。
2、从侧面观察,沿着脚踝关节外侧向正上方划一直线,直线位于髋关节后侧。小腿过度向后推,造成膝关节超伸。
3、随着骨盆前移,大腿前侧肌肉延长无力,臀部肌肉缩短。
4、腹部向外凸出,腹肌延长无力,腰椎曲度过直,腰部两侧肌肉延长。
山式站姿调整:
1、把身体重心向后移,屈膝下蹲的同时,脚趾张开向上翘。
2、伸展臀部肌肉,大腿前侧肌肉收紧上提,膝关节伸直站立后,再把双脚脚趾向下按压踩实地面。
3、收腹向内,延展脊柱向上。
骨盆前移引起的肌肉变化:
臀部肌肉缩短,要延展;髋前侧和腹部肌肉延长,需收紧;腰部两侧肌肉延长,需通过腹肌内收的方式,使腰椎稳定。骨盆前移会造成膝关节超伸,小腿过度后推,需调整膝关节正位。
结合上述内容,要想骨盆稳定,核心有效启动,要先学会观察身体,结合身体情况,去正确启动核心肌群力量。
掌握好山式站姿,正确启动肌肉力量,觉知身体,掌握更多瑜伽体式。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