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一碗饭需要一个多小时,每天夜里两点需要抱母亲上厕所,白天也要抱五六次……这些繁琐的小事,磐安县玉山镇元里村村民周小英却为母亲做了整整12年。
16岁那年,为了照顾小儿麻痹症的母亲,她不得不辍学;22岁那年,她带着患病的母亲一起出嫁。从青春年少到嫁为人妇,90后周小英就这样一直坚守在母亲的床前。
昨天,在磐安县尚湖镇尚湖村,周小英微笑着把大家迎进客厅,随后进里屋安顿好母亲,并小心带上房门,才安心地坐在沙发上,讲述起自己的故事。
家庭突遭变故稚嫩双肩担起家庭重担
年,周小英出生在磐安县玉山镇元里村一户普通农民家庭,一家三口日子过得简单却很温馨。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多年前,因为一场事故,自小患有小儿麻痹症的母亲陈妙芳病情加重,瘫痪在床。周小英16岁那年,父亲因胃癌不幸离世。父亲猝然离世,看着伤心欲绝的母亲,从那天开始,正读高中的周小英便面临着人生第一个艰难的选择:一边是卧病在床需要照顾的母亲,一边是自己心爱的学业,该怎么办?周小英权衡再三,她选择向老师提出退学申请,决定全力照顾妈妈。
虽然政府帮助周小英的母亲办理了低保,但瘫痪在床的母亲生活无法自理,每天都需要人照顾,每隔几个小时就需要上厕所。那些天,周小英整日里提心吊胆,以泪洗面。她每天早早地为母亲准备早饭,然后一口口地喂给她吃。普通人吃一顿饭仅需半个多小时,母亲一顿饭却要一个半小时。除了喂饭,她还要为妈妈递水喂药、端屎端尿、洗衣服、洗被褥、洗屎尿布……冬天里,双手长满了冻疮,几近溃烂。
10多年来,居住在尚湖镇的周小英全部生活轨迹都集中在尚湖村附近15公里之内,即使是到离家很近的集市上买东西,她也总是来去匆匆。
周小英个子不高,1米56,要抱起一米六几的母亲,每次都得花费不小的力气,常常累得满头大汗。“没有办法也要想办法,这是我从16岁就明白的道理。”周小英回忆说,一开始抱着母亲去上厕所,总是颤颤巍巍的,短短五米路要休息两次,现在抱着母亲去厕所,一口气就能到达,“一天至少要来回五六次,早就已经习惯了。”在周小英细心照料下,母亲的病情虽未明显好转,但一直很平稳。
侍奉病母十余载坚守孝道美名传
母亲常年卧床不能动弹,可是衣服、身子总是干净的;为了保证营养,周小英尽量在饮食上变花样,好让妈妈多吃些;妈妈寂寞无聊时,周小英便买回一些书和报纸,给母亲讲故事、说笑话、猜谜语。病床前,她将自己的爱心一点一滴地倾注到瘫痪的母亲身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10多年下来,周小英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护理法”。按摩,随时按摩手、腹部等,防止肌肉萎缩;擦身,每隔几天就一次,这不仅能保持身体干净,还能缓解疼痛。
此外,在饮食方面,也专门烹制软食物,一口一口喂给母亲吃。“照顾并不是简单的陪伴,而是精心护理,只有这样,才能让妈妈每天活得舒心、开心。”在她的悉心照顾下,母亲的卧室总是收拾得井井有条,床上干干净净的,几无灰尘,室内没有异味。
每个青春少女心中或许都会有一个白马王子,可周小英不敢去想,因为照顾母亲是个坎。曾经有很多人给她介绍男朋友,但她心里有了决定:“娶我可以,但得带上我妈,我不能扔下她。”如果缘分中没有这样的“白马王子”,她宁愿孑然一身守在母亲身边。
如今,周小英兑现了诺言。七年前,她带着母亲一起出嫁了。“丈夫一家都很支持我,让我不要有太多顾虑,结婚这些年来,大家都帮着我一起照顾妈妈。”谈起婆家,周小英说得最多的是感恩。
当年第一次见面,丈夫胡国强就被周小英的利落、孝顺打动了。恋爱不久,他便对周小英说:“咱们结婚吧,婚后我们共同挑起照顾老人的担子。”
怀孕时,因为丈夫外出打工,挺着大肚子的周小英还得时刻照顾着母亲。不久后,女儿的降临给这个家庭带来了不少欢乐,刚出月子,周小英便又立马投入到照顾母亲的紧张生活中。如今,女儿上幼儿园后,周小英的生活变得更忙碌,胡国强常年在温州上班,接送孩子的事全落到她的头上。
12年来,肩负着照顾母亲的重担,周小英却从未喊过一声累。“每天日复一日地做这些事情,你有没有觉得麻烦?”在听到“麻烦”这个词时,周小英立刻笑了,“照顾自己的亲妈哪有什么麻烦不麻烦的。”也许在这个坚强女子的心里,能陪在母亲身边便是最大的幸福。
来源|金华新闻客户端磐安广电作者|胡哲南应伊佩编辑|陈思校对|施展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