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4月17日)下午3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空间站建造进展情况。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郝淳表示,神舟十三号乘组共在轨飞行天,创造了中国航天员连续在轨飞行时间的最长纪录,目前3名航天员身体状态良好,正在航天员中心进行飞行后恢复。
在会上他首先回顾了神舟十三号飞行任务的主要过程: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与空间站核心舱对接,3名航天员进驻核心舱。在轨期间,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按计划对核心舱设施设备进行照料和维护,进行了2次出舱活动,开展了空间科学实验及技术试验,进行了2次“天宫课堂”太空授课等一系列活动。
他表示,中国空间站建造分关键技术验证和建造两个阶段实施,分别规划了6次飞行任务,其中关键技术验证阶段主要任务目标是突破并掌握空间站建造和运营相关的一系列关键技术。自年以来,成功实施了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天和核心舱,神舟十二号、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天舟二号、天舟三号货运飞船等6次飞行任务。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任务完美收官,阶段任务目标全面实现,为我国空间站组装建造和长期运营奠定了坚实基础。
目前,正在组织对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进行全系统综合评估,满足要求后全面转入空间站建造阶段。年共计划实施6次飞行任务,完成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建造完成后,将转入应用与发展阶段。6次任务分别为:
5月天舟四号货运飞船发射
6月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
3名航天员进驻核心舱并在轨驻留6个月
7月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发射
与天和核心舱对接
10月梦天实验舱发射并与核心舱对接
完成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
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和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
且神舟十五号将在轨驻留6个月
你知道吗
三位航天员接受采访时“躺坐”的
这张特别的“护航椅”
系广东“中山智造”
?特别的“护航椅”?
这张特别的“护航椅”,是由中山市南头镇的坐感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它在航天员休憩、移动、交流等各种状态下起到全身承托的作用,帮助航天员重新适应重力。
?使用护航椅的原因?
据专业人士介绍,由于航天员长时间处在太空中的失重环境里,会导致肌肉因为没有发力的状态而出现肌肉萎缩等严重问题。
在降落地面时,航天员的肌肉未适应发力状态,无法站起行走,这时“护航椅”就在航天员移动、交流等各种状态下起到全身承托的作用。
?“护航椅”创新之处?
针对航天员着陆地面是荒原或戈壁的情况,研发团队做了大量研发工作,保障其在风沙等恶劣环境下也能运作顺畅。
“有效的低重力全身承托,协助航天员重力再适应,是我们研发的第一重点。”
据坐感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陈敏介绍,在研发过程中,公司从航天员的细节感受和安全保障着手,从移动式的安全绑护到航天员穿着不同航天服时的头部支撑状态,以及坐躺卧时从头到脚的各种有效支撑方式,都要一一设计验证。
?“护航椅”的特点?
“护航椅”以人体力学为基础的结构设计,其状态设定及切换过程也取得了医护团队的认可。
此外,产品的适应性范围更加广泛,不仅能适应使用者正坐、倾仰等状态,而且还能适应户外风沙及寒冷天气、在崎岖路面抬送与停放等情况。
*本文来源综合:新华社、央视新闻、新闻联播、大湾区之声、中山发布、广东新闻联播
原标题:《3名航天员的“护航椅”,原来是中山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