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管狭窄症是由于椎管发生骨性或纤维性狭窄,压迫脊髓、马尾神经或神经根引起的,以腰痛、下肢痛、麻木、无力、间歇性跛行等症状为主的综合症。
腰椎管狭窄症的发病率仅次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占椎管内疾病的第二位。
发育性狭窄和退变性狭窄是两个基础的病理因素,在临床上退变性椎管狭窄较为常见。
腰椎管狭窄症的分型较多,根据其症状和狭窄部位可以分为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神经根管型腰椎管狭窄,和混合型腰椎管狭窄;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腰椎管狭窄和继发性腰椎管狭窄。
患者多主述症状重而体征少,主要症状为腰痛、下肢痛、麻木、无力、间歇性跛行、马尾神经症状等。
腰背痛: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腰背痛与椎间盘突出引起的疼痛相比常常较轻微,并且有慢性加重的趋势。有些患者不活动时出现疼痛,当活动数小时反而减轻,但是当患者活动时间过久反而产生更加剧烈的疼痛。而椎间盘突出产生的疼痛以活动时为主,休息时则可缓解。
腰部后伸受限及疼痛感:当腰椎由中立位到后伸位时,椎管后方的小关节囊及黄韧带挤向椎管,椎管长度亦缩短,椎间孔变窄,以致椎管内及椎间孔内的有效空间变窄,并由此出现各种症状。
神经症状:当神经根管和椎间孔狭窄时,患者可出现下肢神经症状,表现为放射性下肢痛、麻木、发凉或肌肉萎缩无力。
L4(第四腰神经)神经根受累时,出现小腿前内侧的疼痛及麻木,股四头肌萎缩、无力及膝反射减弱;
L5(第五腰神经)神经根受累时,疼痛和麻木出现在小腿前外侧、足背和第一、二趾,胫前肌萎缩,足背伸无力;
S1(第一骶神经)神经根受累时,疼痛和麻木出现在小腿后方、足跟或足背外侧;小腿三头肌萎缩无力,跟腱反射减弱。
间歇性跛行:当患者步行一定距离后,出现一侧或双侧腰酸、腿疼、下肢麻木、沉重、无力以致跛行,当弯腰、蹲坐或休息数分钟后可缓解,所以称为间歇性跛行。跛行的间歇距离可随着病情的逐渐加重而逐渐缩短,严重者不能下地行走。
腰椎管狭窄症的预防实际上是腰椎退行性病变的预防。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保护腰:睡床要软硬适中;避免腰部长时间处于一种姿势。
用腰姿势:正确用腰,搬抬重物时应先下蹲,用腰时间过长时应改变腰的姿势,多做腰部活动,防止逐渐发生劳损。
腰部保健运动:坚持腰部保健运动,经常进行腰椎各方向的活动。
腰背肌肉锻炼:平时做小燕飞、五点支撑等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