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文章传送:老年脊柱压缩性骨折——“医生,手术真的不会有风险么?”)和大家分享了我用较大篇幅向患者的家属交代了骨水泥椎体强化术的风险,尽管手术的风险极低,但是患者及家属并不能完全忽视极低的风险。患者的女儿问我,这个手术的受益如何,将受益和风险比较后,我们好决定是否让老人接受手术,也就是老人冒着一定的风险做了这个手术到底值不值得?
我在电脑上的图像浏览软件上,调阅了老人的腰椎MRI片,对着片子上显示的胸12椎体内新鲜高信号和椎体被压瘪了的形态,给患者及家属讲了几点手术的受益:
首先,这种微创手术能够立竿见影地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的活动能力。
根据我的临床经验,绝大部分患者在术后半小时内就能缓解术前80%的疼痛,患者立刻可以在床上翻身而不像术前那样疼痛,甚至可以在佩戴围腰后起床活动。
考虑到该患者高龄,椎体骨折后腰背部疼痛严重,在床上活动都极为困难,更不能下地活动。如果她接受了这个微创手术,那么她的胸12椎体被骨水泥强化后,凝固的骨水泥在椎体内形成不规则的网状支架,会即刻稳定住椎体骨折块,好像肢体骨折后用石膏固定住了一样,稳定住的骨折相互没有挤压和位移,疼痛也会大大的缓解。
并且骨折椎体得到强化后,其意义不只是减轻患者的痛苦,还可以改善患者的活动能力。也就意味着患者不用绝对卧床休息,可以在围腰的保护下适度的进行活动。这能够减少各种内科并发症的出现,比如说:坠积性肺炎、双下肢深静脉血栓、泌尿系统感染,意义重大。因为脊柱骨折发生后,最后危及很多患者生命的其实是骨折后并发症的逐渐加重。
第二,强化骨折椎体,防止骨折椎体越来越扁。
发生压缩性骨折的患者,必然存在严重的骨质疏松症,全身椎体的强度堪忧,特别是压缩骨折椎体的前壁破坏几乎完全失去支撑能力,人体起来活动时,甚或仅在床上活动时,体重或是肌肉收缩产生的力量都会传递到骨折的胸12椎体,增加该椎体在垂直方向上的负重,导致胸12椎体的压缩程度越来越重,压缩程度由开始时的压缩三分之一,进展为压缩二分之一、三分之二,最后是椎体前壁的全部消失。椎体前壁被压缩消失后,脊柱会出现以这个骨折椎体为顶点的后凸畸形,俗称驼背。
驼背,医学上的专业名词是脊柱后凸畸形。畸形严重的患者会伴有较为严重的腰背部疼痛,有时需要行较大的手术才能将脊柱的后凸畸形矫正过来,这方面我们也治疗过很多位患者。(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参阅这篇科普文章:一台本可以避免的大手术)。被骨水泥强化后的椎体,不一定能够恢复到原来的高度,但是强化后的椎体就会稳定在当时的形状上,基本不会再压缩变扁。将疾病控制在较轻的程度。
第三,避免椎体骨折—骨质疏松加重—更多、更容易椎体再骨折的恶性循环。
椎体压缩性骨折后,因为骨折椎体不能正常承受人体负荷和严重的疼痛,患者不得不卧床休养,也就是脊柱外科医生建议的保守治疗里面包括的绝对卧床休息。在没有这种新式的微创手术之前,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都需要卧床休息2个月。现在如果不做微创的骨水泥强化术,患者也得在床上卧床休息2个月。2个月后,骨折椎体基本上临床愈合,患者疼痛也明显减轻。
但是卧床休息的缺点也很多,有时也会更严重。在床上卧床两个月,即使不发生并发症,单调乏味的生活对绝大部分患者的心理都是严峻的考验,不亚于一场心理上的折磨。万一发生上面讲的各种内科并发症,则代价更为重大。
还有一种比较隐匿的严重问题——费用性骨萎缩,也就是因为患者卧床后基本不进行活动,导致体内骨骼里面的大量矿物质(主要是钙元素)快速丢失。这种矿物质丢失的速度惊人,大约每卧床一周,则会丢失全身矿物质的2-4%,2个月就是16-32%,待到患者卧满两个月后起床时,原本就十分严重的骨质疏松症又加重了16-32%,必然导致患者行动困难和全身酸软乏力,最可怕的是非常容易再次骨折,包括原来骨折椎体和其他原来没有骨折的椎体,都可能发生骨折。
如果是这样,恶性循环就开始了,表现为:椎体骨折—骨质疏松加重—更多、更容易椎体再骨折。要避免或预防这个恶性循环,关键点是避免长时间卧床,但是如果骨折椎体没有强有力的支撑,就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综上,针对压缩性骨折的椎体行骨水泥强化术,至少以上三点受益:
1缓解腰部疼痛;
2强化椎体,避免继续压缩;
3防止骨质疏松加重导致骨折和骨质疏松的恶性循环。
患者家属听了我说的,觉得这种微创手术的受益还是很大的,家属和患者反复商量,一时间没有做出最终决定,积极的家属主张做手术,保守的家属觉得做手术有风险。那么如果是你,会如何选择呢?
作者:张良
来源:良医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