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肌萎缩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关注贫血关注健康央广网
TUhjnbcbe - 2024/3/31 16:34:00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资料显示,目前全世界贫血人数超过20亿,占世界人口的37%;而我国6岁及以上居民贫血率为9.7%,其中6-11岁儿童和孕妇贫血率分别为5.0%和17.2%。中国工程院院士、江苏省血液研究所所长阮长耿曾指出“贫血在我国人群中普遍存在,其中儿童、妇女、孕妇和老人是贫血的多发人群。”

什么是贫血

贫血是指血液中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临床上以血红蛋白浓度(Hb)浓度来代替:在我国海平面地区,成年男性Hb<g/L,成年女性Hb<g/L,孕妇Hb<g/L即可诊断为贫血。

人体组织器官需要的氧气,是通过血液中的红细胞携带运输的,所以,贫血会对身体各个脏器的功能产生影响。一般来讲,血氧的携带能力差,会使人容易出现疲乏、头晕、脸色苍白、食欲不振等情况,长期贫血,心脏功能,机体免疫力,儿童的生长发育等都会受到影响。此外,贫血还会影响多种疾病的治疗预后。

贫血的类型

由于造成贫血的原因有很多,所以根据其不同的特点,可有多种分类,如按引起贫血的原因可分为营养性贫血、非营养性贫血;按贫血进展速度可分为急性贫血、慢性贫血;按血红蛋白浓度可分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贫血等。因此,只有找出引发贫血的因素,才能对症下药。目前,一些常见的贫血及其诱因,有如下几种:

1、缺铁性贫血

铁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中含量最高第一种,是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重要构成成分,由于体内铁不足引起的贫血称为缺铁性贫血,这是营养性贫血中最多见的一种。其发生的原因与偏食、嗜茶和咖啡、消化道疾病引起的吸收障碍等导致的摄入铁不足,女性月经过多、激烈运动等引起的铁丢失,青春期或妊娠期需要铁量增加等有关。

铁是构成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细胞色素以及某些呼吸酶的组成成分,参与体内氧的运送和组织呼吸的过程。铁还与红细胞的形成和成熟有关,红细胞中约含机体总铁的2/3,在机体维持正常造血功能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缺铁性贫血常可引起疲劳乏力、头晕、心悸、工作能力下降等,儿童青少年则多出现身体发育受阻,体力、注意力、记忆力、学习能力降低,易患感染性疾病等问题。

正常人体内的铁含量为30~40mg/(kgbw),其中约1/3是以存储性铁存在,因此,在缺铁性贫血发生以前,储存铁就几乎耗竭。因此,预防缺铁性贫血的最好方法就是注意日常饮食中铁的摄入。

 

(数据来源: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版)

2、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由于维生素B12或叶酸在体内不足所引起的贫血称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维生素B12缺乏并不罕见,素食者、母亲为素食者的婴幼儿和老年人是维生素B12缺乏的高危人群。膳食摄入量不足,胃酸过少,胰蛋白酶分泌不足,回肠疾病及血清全转钴胺素II运输蛋白合成减少等均可导致维生素B12吸收减少,进而引起其缺乏症。

维生素B12参与细胞的核酸代谢,其缺乏时,5-甲基四氢叶酸脱甲基转变成四氢叶酸的反应不能进行,从而引起合成胸腺嘧啶所需的5,10-亚甲基四氧叶酸形成不足,以致红细胞中DNA合成障碍,进而诱发巨幼红细胞贫血。

 

(数据来源: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版)

叶酸在肠壁、肝脏及骨髓等组织细胞中,经叶酸还原酶作用,还原成具有生理活性的四氢叶酸。四氢叶酸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体内生化反应中一碳单位转移酶系的辅酶,一碳单位从氨基酸释出后,以四氢叶酸为载体,参加其他化合物的生成和代谢,如参与嘌呤和胸腺嘧啶的合成,进一步合成DNA或RNA;参与血红蛋白和其他重要的甲基化合物的合成等。

叶酸缺乏可导致巨幼红细胞贫血,表现为头晕、乏力、精神萎靡、面色苍白,并可出现舌淡、食欲下降以及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血象检查可见患者血液中性粒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体积增大,核肿胀、且分叶增多,外周血中出现巨幼红细胞。叶酸缺乏可能在贫血症状出现前几个月就已存在。

 

(数据来源: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版)

维生素B12主要来源于动物肝、肾、肉、鱼、蛋等动物食品中,而叶酸则广泛存在于各种动、植物性食物中,但食物在加工过程中如烹调时间过长或温度过高会破坏大量的叶酸。因此,在日常饮食中不仅要注意荤素搭配,还要避免烹饪过程中(特别是绿叶蔬菜)烹调时间过长,以防叶酸过多丢失。必要时,还可选择合适的膳食补充剂以保证叶酸和B12的日常摄入量的需求。

3、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是由于骨髓造血功能减退或衰竭引起,常伴有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减少。其治疗方式包括病因治疗、支持治疗和促进骨髓造血。

4、溶血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是由于红细胞自身异常或红细胞外部异常导致红细胞遭到破坏而引起的贫血。地中海贫血即是一类遗传性溶血性贫血疾病。此外,溶血性贫血还多见于感染、药物中毒或食用蚕豆后发生,常伴有黄疸和血红蛋白尿,首先解除原发病因,必要时输血。

5.其他

急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性疾病、慢性肝病、慢性肾脏疾病、脾功能亢进、风湿免疫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等也会引起贫血,需要结合相应的病史、临床表现以及相关检查来明确诊断。

有效预防及时治疗

贫血虽是常见疾病,但导致贫血的因素很多、也很复杂,有良性贫血、亦有恶性贫血,即便是轻度贫血也可能是某些恶性疾病的早期表现,所以贫血不容忽视,因此只有选择正确的方式,才能对贫血产生作用。此外,一些“贫血是小病”、“贫血通过食补就可以”等错误观念普遍存在,使贫血极易被大家所忽视,很多人达到中度、重度、甚至极重度才就诊。

因此,在日常生活我们不仅要通过保证良好的生活方式,加强身体锻炼,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及时补充营养物质,确保饮食营养要合理,食物必须多样化,不偏食挑食等方法来预防贫血的发生,同样,在发现贫血后,更要及时就诊,明确诱因,及时治疗。(路子佳空间生物主动健康研究院)

1
查看完整版本: 关注贫血关注健康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