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双臂也能振翅飞翔,没有双腿也能勇攀高峰,我心怀希望。”7月,在央视后台,林寒与*、韩雪、*等人一一合影。来自四川自贡的小伙林寒受邀参加央视《机智过人》节目的录制,以一名截瘫患者的身份,现场展示“成都造”外骨骼机器人如何帮助下肢瘫痪的人实现站立和行走。
年,林寒工作时摔伤,双下肢瘫痪。年9月,林寒在全国第九届残运会上,借助外骨骼机器人“站起来”,步行完成了火炬传递。此后,林寒参加了各种大大小小的活动和节目,或展示科技,或鼓励病友。“上电视”“见名人”“励志人生”……于他而言,似乎人生再一次迎来转折点。
经过长期的锻炼康复,林寒的受伤平面已有所下降,腰部慢慢恢复知觉和力量。未来,他没想得太久远,只希望几年内,能丢掉外力,真正靠自己的双腿走路。“为自己不放弃,以后锻炼好了,让我和父母能生活得比现在幸福一点。”
▲林寒
四楼摔下致脊髓损伤
外骨骼机器人唤起行走希望
年12月,在福州从事工程项目工作的林寒从单位4楼摔下,那时他仅有25岁。醒来后,他的双腿已失去了知觉。意外摔伤导致林寒背部脊髓损伤,从肚脐部位以下疼痛感完全消失,双下肢丧失行动能力。
林寒父母赶到福州时,医院,双腿不能动。“当时我真的无法接受。前段时间他还带我们出去旅游,还准备了他和未来儿媳的婚房,转眼就看到他摔成这样,我不敢相信。”林母说。
在福州住院半年后,林寒被接回自贡老家,随后女朋友提出分手。身体的损伤加上失恋打击,林寒回忆那是他最难熬的日子。“整天什么都不想干,也没有想法。因为像我这种截瘫,在医学上暂时无法完全治愈。我那时觉得自己可能一辈子就这样了。”
看到颓废的儿子,林母很痛心,除了每天照顾儿子起居、按摩身体外,她就不断鼓励林寒锻炼身体,看着他进行康复训练。“虽然医生说很难治好,但总有那么多奇迹发生的嘛,谁说奇迹就不会发生在我儿子身上?”在家人的陪伴和激励下,林寒逐渐打开了心门,愿意走出去,到医院接受正式的康复治疗。
年8月,在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训练时,医生告诉林寒,电子科技大学研发出了能让瘫痪者站起来走路的设备,医院招募穿戴实验者。在林母和医生的鼓励下,林寒第一次穿上了外骨骼机器人。这是自林寒受伤后,第一次真正实现把双脚放在地面上站立、行走。
▲林寒正在做康复训练
而更神奇的是,年9月12日,全国第九届残运会暨第六届特奥会开幕式上,林寒作为火炬手,借助外骨骼机器人成功从轮椅上站起来,一步一步,用双脚完成了火炬传递。那一刻,让所有人兴奋、动容,更是让无数截瘫患者看到了希望,站立行走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
“现实版钢铁侠”背后:
林寒与机器人朝夕相处3年互相配合适应
在8月11日央视播出的节目《机智过人》中,林寒作为第一组嘉宾出场。荧幕上的他,穿戴外骨骼机器人后如同“钢铁侠”一般,自如站立、行走、上下楼梯,让全场观众掌声不断。而在这背后,蕴藏的是林寒与这套设备相处的近3年时光。
8月21日上午9点,在布法罗机器人科技(成都)有限公司的实验室内,林寒正在穿戴外骨骼机器人,准备开始新一天的康复训练。从年起,程洪团队便开始了对外骨骼机器人的研发,年成功实现设备在截瘫患者身上的穿戴测试。而林寒,就是团队选拔的第一批穿戴志愿者之一,也是唯一坚持至今的人。
▲林寒正在做康复训练
林寒面前的这套第三代外骨骼机器人,采用航空铝材,红色外壳,高约1米,重约23公斤。与在节目上演示的最新研发的第四代外骨骼机器人略有不同,但却是林寒长久穿戴习惯的“老伙计”。
穿戴时,林寒先用手臂的支撑力量,将身体从轮椅挪到穿戴设备专用的凳子上,再用手把双脚放进智能鞋里,然后把腹部、腿部、脚上的绑带分别系上,两臂套在一双拐杖上,才算完成对机器人的穿戴。
▲林寒面前的是第三代外骨骼机器人
通过控制拐杖上不同的按键组合,接收到指令的机器人带动林寒起身、站立,然后配合拐杖的支撑,带动林寒迈步向前走。
“根据人体迈步行走的习惯,我们设定机器人每一步都是恒定的距离,大约是20公分。每一步的启动,都由使用者自行控制。这套设备虽然很重,但实际上操作时,力量没有加在使用者身上,反而是需要设备发力来带动使用者的身体。”研发团队成员徐发树说道。
▲林寒正在做康复训练
记者现场体验
穿戴机器人自如行走非一日之功感谢技术也要感谢人
相比下肢截瘫者,徐发树说,正常人使用起来感觉很不同,成都商报记者现场也体验了一把外骨骼机器人,但在穿戴和行走时都不如林寒连贯。体验穿戴机器人的记者表示,有点不适应,自己腿部无需使劲,完全跟着设备而动。
“一般来说,截瘫患者想要自如使用这套设备大约需要15天的训练时间,但也因人而异。像林寒的截瘫位置没那么高,上肢、胸部、腰部可以动,就能较快适应设备。”徐发树介绍道。
对林寒来说,外骨骼机器人让他重新站起来,在地面上行走,这是他过去不敢想的事。这几年,通过做志愿者让他有机会接触到先进的助行设备,也促使他不停地锻炼下肢,不会像有的病友那样肌肉萎缩。但在徐发树眼中,这套设备的成功也要感谢像林寒这样的截瘫志愿者们。
▲林寒在家中做康复训练
“我们团队研发外骨骼机器人的初衷是帮助截瘫患者重新站立、行走,让他们重拾生活的自信,研发出来的每个新特性都需要他们的穿戴测试,检验是否达标,同时听取他们的反馈及需求。正是有他们的参与,才让设备不断优化完善。”徐发树说,如今的第四代,正是基于截瘫者希望行走更加连贯、自然的需求,实现了通过传感器自动识别人体运动意图,从而向机器人传达迈步、上下楼梯等指令。这样一来,行走就更快、更流畅。
自从当了志愿者,林寒每天的安排为早上7点起床,在家中进行简单的腰部、腿部康复锻炼。9点左右到公司,穿戴骨骼机器人训练站立、行走,上下午各2小时。晚饭过后,继续在家中自我训练。目前,他身体的受伤平面已从肚脐处下降到腰部以下,腰部逐渐恢复知觉和力量。
▲林寒在家中做康复训练
“以后嘛,没想太久远,就希望花上三四年锻炼,真正实现自己行走。我想的很简单,就是不放弃,等锻炼好了,让我和父母能生活得比现在幸福一点。”
成都商报记者赵瑜摄影王效
实习编辑陈怡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