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部无力/晚期出现指下垂
小丽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右手大拇指无力感,症状已经持续了两、三天不见改善,仔细询问后发现,她可能因为练习瑜珈时,手臂支撑过多施力不当,导致了骨间后神经卡压综合征。
①常见于男性优势手,以手工业者多见。
②肘外侧疼痛为早期症状,多为放射性疼痛,向上可放射至肘部,向下可放射到前臂下段,夜间或休息时疼痛更为明显。
③手部无力,患者主诉伸指、伸拇及前臂旋后无力。
④手功能障碍,晚期患者可出现指下垂、拇下垂。
骨间后神经的解剖位置
骨间后神经为桡神经的下方分支。
前臂背面观
桡神经(radialnerve)由臂神经丛后索,沿着肱骨外侧向下行进,并在前臂近端继续分支为桡神经浅支[superficialbranchofradialnerve(感觉神经)]与桡神经深支[deepbranchofradialnerve(运动神经)]。
深桡神经向下继续通行,当它钻过旋后肌(supinator)的浅头与深头的间隙之后,便称为骨间后神经(posteriorinterosseousnerve)。
佛罗氏弓(ArcadeofFrohse)
这边值得一提的是,当骨间后神经钻进旋后肌之前,会先通过佛罗氏弓(ArcadeofFrohse),此为一特化的纤维拱门结构(fibrousarch),这也是临床最容易造成骨间后神经卡压综合征压迫的位置!
骨间后神经的肌肉支配
骨间后神经为运动神经,负责掌管肌肉的收缩。它主要支配了前臂背侧的肌肉,包含:
1.伸指肌2.伸小指肌3.尺侧伸腕肌4.外展拇长肌5.伸拇长肌6.伸拇短肌7.伸食指肌
骨间后神经卡压综合征的原因
骨间后神经卡压综合征的发生原因,可能来自于创伤(例如:蒙太奇骨折、桡骨头骨折/脱臼)、或是类风湿性关节炎、臂丛神经炎(brachialneuritis)等。另外也常跟前臂的肌肉施力不当、过度使用导致的肌肉筋膜劳损有关。
骨间后神经卡压综合征检查
①电生理检查
我们可透过肌电图检查(EMG)或是神经传导检查(NCS)来评估骨间后神经是否有压迫。
当骨间后神经发生压迫的话,检查结果会符合以下几点:
a.由骨间后神经卡压综合征所支配的肌肉,会产生‘去神经支配变化(denervationchanges)’。
b.由桡神经支配的肌肉将不受影响。包括:肱三头肌、肘肌、肱桡肌和桡侧伸腕长肌。
c.桡神经浅支会表现正常的感觉神经动作电位。
②理学检查
因为骨间后神经并未支配桡侧腕长伸肌(ECRL)的收缩,所以我们可藉由手腕的动作来辨别患者是否有骨间后神经压迫的可能性。
简单点地说,如果请患者做出握拳动作,会发现患者的拳头偏向桡侧(因为受“骨间后神经”支配的“尺侧腕伸肌”肌力减退。但由“桡神经”支配的“桡侧腕长伸肌”不受影响)。
如果继续请患者做出‘大拇指比赞’或是‘张开手指头’的动作,会发现手指头的力量明显不足,可能无法做出完整的关节角度(因为这些动作主要由骨间后神经所支配)。
此时我们可能强烈怀疑骨间后神经压迫的可能性。
·主要体征
①肌萎缩:确诊为骨间后神经卡压的患者,常常有前臂伸肌群的萎缩
②局部压痛:压痛常常局限在肱骨外上踝下方2~4cm处,外上髁亦可能同时有压痛。
③诱发痛:伸肘时抗阻力旋后,可诱发疼痛。因旋前时旋后肌被拉长,而抗阻力旋后,旋后肌在拉长的情况下收缩使骨间神经压迫加重,而伸腕短肌的腱性缘在前臂旋后时亦强力收缩而加强对神经的压迫。伸肘位、腕平伸、抗阻力伸中指,可诱发肘外侧痛。
④局部肿块:少数纤瘦的患者肌肉可出现萎缩,可于Frohse弓处扪及条索状肿块,并有压痛。
⑤伸指伸拇障碍:晚期患者可出现拇指不能伸、不能向桡侧外展,2~5指掌关节不能伸直。
物理治疗介入
以物理治疗的观点,当有神经被压迫的时候,当然就是要想办法解除神经压力!
建议可以先初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处理:
①按压旋后肌激痛点
理由如同前文所述,当骨间后神经穿进旋后肌间隙之前,会通过佛罗氏弓,这是最容易造成骨间后神经压迫的位置,所以初步放松旋后肌的话,应该可以暂时解除骨间后神经压力!
②桡神经松动运动
我们知道“骨间后神经”其实就是“桡神经”的下方分支。透过特定方向的动作,可以针对桡神经在肌肉、筋膜间隙里产生滑动(顺势带动骨间后神经),此方法也可以解除骨间后神经卡压综合征的压迫或沾黏。
③热敷
如果您对人体有一定的了解,会发现神经与血管的路径其实是密不可分的,因为神经非常需要好的血液供应,所以当神经压迫时,想办法增加血液循环非常重要!这时候适当地透过热敷可以达到此目的。一般建议热敷肘关节20分钟即可。
总结
“骨间后神经卡压综合征”因为不太常见,所以还是建议交由专业康复师、物理治疗师诊断与安排治疗。若你已尝试了以上的方法超过一周仍然不见改善,务必要至医疗院所寻求专业的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