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肌萎缩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在这个娱乐时代,知识分子该如何自处
TUhjnbcbe - 2023/9/14 16:29:00

写这个话题对我来说有点超纲,所以就参考了不少资源,以我浅显的理解来梳理一下。

开启这个话题的原因是,最近奇葩说的部分选手陆续因为负面新闻登上热搜,奇葩说更是被指为“公知集散地”。

具体事件就不讨论了,毕竟涉及的话题更大,我只是想说“公知”这个词。

公知是指公共知识分子,具有学术背景和专业素质的知识者,能进言社会并参与公共事件的行动者,具有批判精神和道义担当的理想者。

呃,这个描述也太理想化了吧。

在中国,“公知”在某些层面似乎是个贬义词,是那些貌似公正博学,实则摇摆不定,自视甚高,以批判天下为己任,诲人不倦的那群文化人。

我不是在为他们洗白,毕竟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我们应该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只是觉得,在这个娱乐时代,知识分子总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这让我想起了前段时间看的一期访谈节目《十三邀》,我对许知远了解不多,这个节目看得也比较少,很多人讨厌他,觉得他就是那种所谓的公知。

在节目里,他喜欢皱着眉头问,这个时代出了什么问题?

仔细想来,人们对许知远的抵触,其实来自于对“思考”的抵触。

生活已经很累了,为什么还要想这些问题?

嗯,我也这么觉得......

但是,这一期他采访了一个更沉重,更爱思考的老人许倬云,这位老先生让我看到了那个年代的知识分子的样子。

许倬云,是作家王小波的老师,今年89岁高龄,出身世家大族,患有先天肌肉萎缩,父亲参与辛亥革命,师从傅斯年,后经胡适推荐,进入芝加哥大学获博士学位,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匹兹堡大学教授,当代著名历史学家,著作包括《中国古代社会史论》、《汉代农业》、《西周史》、《万古江河》等。哦,他还是王力宏的舅公......

处于新旧两个世界之间的人物,触摸到一种旧文明系统的夕阳,同时又受中国文人少见的西方知识系统的训练,在两种世界中一起成长,一起帮助他关照和思考辽阔的事物。

视频中的他,苍老,一些特写镜头,让人难以忽视他的伤残之躯,但一进入讲述,就慕然令人动容。分析历史大势,有大将坐镇,运筹帷幄之感。回忆起战争年代,就哭的稀里哗啦,令人心有戚戚。说到当下,又有无可奈何之感。

老先生很直接,毫不避讳。他直言,现在世界全球性的问题是人找不到目的,找不到人生的意义在哪里,于是无所适从,今天的大学教育是失败的。

文明是一代代传递的,不是书写,不是图像,是人和人之间直接的接触,亲密的这种感受体会,这是文明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他认为,中国人的坚韧来自于对人的信念,这种担当,互帮互助的牺牲精神,使得中国人能在一切条件不好的时候挣扎着站起来,让他坚信中国不会亡,这个民族有希望。

但同时,他也反思我们的文化,最大的副作用是中国人讲伦理,讲人和人的关系,社会关系,各种亲疏关系,尊卑关系,上下关系等等,构成了优势跟弱势之间的差别,这种观念深入人心,使我们无法解放自己。

而且现在的信息时代,网络媒体,都市化的关系在散开,人们之间彼此影响,日子过得太舒服,没有人想这个问题。

我们越来越停留在只知道发生了什么,却不知道如何发生,为何发生。

比如前段时间xz粉丝的事件,对于这件事存在很多声音,我们需要的不是吃个瓜,听完就结束了。

为什么粉丝行为会上升到明星,明星与粉丝之间到底应该以怎样的关系发展,粉丝文化还有哪些值得深思的地方。

只有通过这样的思考,才能理清当下发生的事,然后通过分析更加透彻的认识事情的本质。而不是上来一言不合就举报,网络暴力他人,我发觉现在的粉丝有个特点,一撕逼就去扒人家的黑历史,这实在不是个有风度的行为。

“我们要想办法拿全世界人类曾经走过的路,都要算是我走过的路之一,要有一个远见,超越你所未见,设想我没见到的地方,世界还有可能什么样。

但是今天的教育,不能教育出这种人来了,今天教育的是凡人,过日子的人,今天的文化是打扮出来的文化,舞台式的文化。”

现代教育是社会发展到这个阶段所产生的,全球如此,学生就像流水线上的产品,社会高速发展需要大批量的人才,所以社会重视的是一种全民教育,而不是精英教育,不可能两者兼得,这是时代的产物。

这种灌输式的教育模式使得我们被动的获取信息,而没有提问能力,尤其跟互联网文化融合,更加显露出弊端。

十几秒的短视频看得真香,娱乐新闻吃瓜吃的很爽,爆款的口红要入手,然后呢?

我们从来没有思考过,我们的眼光为什么局限于此。

”新的理想没有出现,旧的理想被放在一边,可惜人不再有,我们没有机会再培养一批所谓的知识分子,我们现在的知识分子,是网络知识分子,是检索机器,不是思考者。“

现在是百度时代,任何知识随手一搜就有,即刻的了解就够了,没有深入的必要。包括现在的知识付费,看似是得到了更优质的内容,其实它缺少了很大一部分内容。

它把知识当成一种商品,那么就有了标价,因此影响我们对于这个知识真实价值的判断。其次有了现成的答案,别人已经给你整理归纳好了,自己完全不需要思考。

比如我们写论文时需要参考的是核心期刊的优质文章或者经典书目,而不是那些七七八八文献里别人吃剩下的东西。

人都倾向于选择更简单,更不费力的生活方式,因此变得千篇一律,变成了他说的“活着的机器”。

现在我也开始思考,许多的自媒体把很多东西弄得容易理解,便于快速阅读和传播,是不是也因此失掉了很多更重要的东西。

那么就涉及到如何自救?

许老讲了一个山谷里面花开花落的故事,没有人看见,那就是白花开花落,因为不在我们理解的世界里面。

呃,这个比喻有点过于哲学,确实不在我的理解世界里面......

我后来大概是明白了一些,就是历史上的事件不只是就事论事的思考,而需要结合社会学,经济学,文化学等多方面横向思考,将个人的困扰放在社会大背景下去考虑,把个人问题当成公众议题才能理解其意义。

就我们自身而言,虽然今天的教育模式不能改变了,但是今天的书刊讯息,搜索工具,只要肯用心,一个人可以从自己最起码的阅读能力,思考训练底子上,可以自己去摸出道路来。

“我伤残之人,从生下来就是残缺的,能够自己不败不馁,不去挣,不去抢,往里走,安顿自己。只有失望的人,无可奈何的人,他会想我过日子为什么过,看东西要看东西本身的意义,不是它的浮面,想东西要想彻底,不是飘过去,这是难得有的机缘。”

从头到尾,89岁的老人家,没有一句废话,全是干货,并且精力充沛,又哭又笑。

包括他们开头的对话:

我们怎么处理今天的访谈?

我问您答就好了

你问我答,我回答每次几分钟?

随您便,像聊天一样

我是教书的,您说随我,那我一开口就是50分钟

也行,我就当来上课就好了

那不行,你又不是我学生

后来,许知远真的全程变成一名专心听讲的学生,还拿出小本本做笔记。

一期节目并不能教会我们哲学的全部,但我们可以看到一位思考者的激情,这很有一种感召的作用。思考,真正的思考,能让人变得如此广阔,深邃,有趣。有时间,我想去读他的《万古江河》。

那什么是真正的思考?就是比如你读了我这篇文章,不仅是直接接受这里的观点灌输,而是真的去找这期访谈来看一看,想一想,真的去读一下他的书,你或许会得到更多的东西。

1
查看完整版本: 在这个娱乐时代,知识分子该如何自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