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肌萎缩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被现代化背后的民生焦虑
TUhjnbcbe - 2020/6/30 10:44:00

“被现代化”背后的民生焦虑


今年东莞“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东莞市委常委、副市长江凌接受访问时表示:按照“十一五”规划确定的指标,今年应该可以达到。其中最重要的指标人均GDP,珠三角是7000美元,东莞是超过10000美元。而与此同时很多市民表示,东莞还有不少本地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跟现代化基本无缘。甚至不少新东莞人表示“也许没统计我们吧”。(3月22日《广州》)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初衷,就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利用辐射和带动效应实现共同富裕。个别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是符合制度设计和社会预期的。然而一个令人忧心的事实是,“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论断来自于官方,其佐证是一堆毫无感情冷冰冰的数据,这就使普通市民百姓对此表现出了漠然,而且有一种“被现代化”的焦虑感。按照时下流行的说法,东莞市民“被现代化”了。不独东莞,去年9月,北京市有关部门就曾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以下数据:2008年北京人均生产总值达到9075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725元,人均储蓄由1978年的107元增加到2008年的7.1万元,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3.8%,并据此断言,北京已基本实现现代化,当时就招来一片质疑之声。到底什么是现代化呢?国际上一般认为,要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口素质和生活水平、环境质量和基础设施等几个方面来综合评价。主要指标包括人均GDP、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实际失业率、人口自然增长率、每千人口医生人数、公共教育经费占GDP比重、基尼系数、社会保险综合参保率等,不一而足。可见,判断一个城市是不是实现了现代化绝不仅仅是通过几个经济指标来体现的,而需要从各个方面来加以综合考量,任何以点代面、以偏概全的评价方法都不足取。东莞市仅凭人均GDP超过了10000美元就美滋滋地拥抱现代化的香肩,多少有点自作多情。抛开现代化的评判标准,有一点应该达成共识:这些学术领域的东西,应该统统让位于民众的切实感受。民众感受与官方声音的错位,凸显了一种“被现代化”的民生焦虑。这种焦虑一方面来自对没有共享发展成果的失落感,一方面也包含了一种深刻的危机意识:人家都现代化了,我怎么还这么困窘逼仄,是不是已经落伍了?焦虑蔓延的结果,就是深深的被抛弃感。对于现代化,公众从不相信任何花哨的数据,只相信最基本最朴素的自身判断:感同身受的社会共识、真切入心的幸福感、不太窘迫的收入状况、负担得起的消费水平,这些才是最值得信赖的衡量指标。什么时候不再有血汗工厂榨取工人的最后一滴血、房价不再高居云端、社会保障让人们能够放心消费、上得起学、看得起病,这种焦虑感才会逐渐消解。如果没有这些软指标的实现,再耀眼的数据也不过是一堆好看的玻璃球,永远无法成为百姓心里的钻石。“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断语应该来自民间,来自民众对生活最直接、最贴切、最真实的感受。被数据割裂的幸福感,很难在官方的澎湃宣言中得到提升和张扬,相反可能会受到压抑和侵袭。张瑞东(河北公务员)

1
查看完整版本: 被现代化背后的民生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