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科普工作委员会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科普
CLICKTHEBLUEWORDTOFOLLOWUS
“小小足踝大大负重”
--关爱儿童及青少年扁平足
作者:高志强、姚刚正、*、*烈弥
单位:江汉大医院
主审:潘钰
中国康复医学会科学普及工作委员会副主委
医院康复科主任
你了解自己的脚吗?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健康之始在于足,人类从爬行进化到直立行走,解放了双手,却辛苦了双足,双手的灵巧得到了足够的重视,但双足的作用却往往被忽略。人类在正常行走时,单足承受了人体所有的重量,每迈一步,足部在某一着地角度承担相当于自身体重的3-4倍,而其中足弓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让足底承受的压力合理分布,使足富有弹性,缓解震荡,保护足部以上关节。
足弓是人类脚的重要结构。足弓可以吸收地面对脚的冲击,又可锁定中足关节,使脚变得坚硬,更好的推动人体活动。
足弓与足弓的作用
足弓:正常人的足部从主体看,会有一个向上凸起的形状我们称之为足弓。
足弓的作用:
1.行走在坚硬、不平整的路面,足弓会适应这个路面。
2.步行或跑步时,足弓及韧带可以推动人体向前移动。可以抵消身体对足部的冲击,保护足踝
足弓的形成与发育
如果你认为足弓是人一生下来就标配自带的,那就错了,如同腰椎和颈椎曲线一样,其实足弓是在人体发育过程中才逐渐形成的。所以当你观察新生儿的脚底时,会发现它完全是平的、肉肉的。两三岁婴儿的足弓才开始有一些弧度,儿童的足弓常常在4~6岁形成,根据每个人发育速度的不同,足弓最晚直到14岁左右才完全成形。
=
什
么
是
扁
平
足
扁平足概述扁平足主要是由于某些原因使足骨形态异常,肌肉萎缩、韧带挛缩或慢性劳损造成足纵弓塌陷或弹性消失所引起的足痛,又称为平足症,因韧带松弛所致的扁平足好发于青少年,具有遗传倾向。
流行病学统计:
国内文献报道扁平足的发生率为3.7%-8%。
一般认为正常人足弓形态发育成熟的年龄为6-10岁,3岁扁平足发病率为54%,6岁时降至24%。
扁平足的危害
1、易疲劳,无法长时间步行及运动;
2、下肢软组织疼痛:足底筋膜炎、跟腱炎、膝关节疼痛等;
3、步行不稳,习惯性崴脚,鞋底磨损不对称;
4、胫骨内旋:X型腿、内八字步态;
5、影响下肢及脊柱正常发育:腰痛、脊柱侧弯(高低肩);
6、拇趾外翻;
扁平足的病因
1.遗传因素
2.肥胖
3.先天性足骨畸形
4.足部外伤或慢性劳损
5.足部肌肉异常
扁平足的分类
柔韧性扁平足:也称姿态性扁平足。在青少年中比较常见,表现为软组织虽然松弛,但仍保持一定的弹性,负重时足弓塌陷,除去承受的重力,足可立即恢复正常。
僵硬性扁平足:在青少年中多数由先天性骨骼发育异常所致,柔韧性扁平足如不加以干预随着年龄增长往往会发展为僵硬性扁平足。
扁平足的评估检测
异常足姿的诊断方法包括放射学、超声、足印分析、静态足姿测量、症状体征法和足底压力分析。
1.其中X光因成本高、有辐射,作为临床常规筛查略显不足;
2.超声检测风险低,但操作技术较高;
3.静态测量及足印分析耗时较长;
4.症状体征法受主观影响较大;
5.足底压力分析系统对足姿检测的准确性得到了证实,压力平台系统具有更高准确性、可靠性、可三维足姿测试。但也存在设备成本高,更适用于研究。
足底压力分析系统检测评估参数
1.足底压力及高压点
2.矢状面、背部下肢生物力线
3.压力中心
4.重心偏移
5.内/外翻判定
6.旋前/后判定等
Q
如何治疗
A:维持足弓的结构的大概可分为三类:骨骼、韧带和肌肉。其中骨骼和韧带属于被动维持足弓形态的结构,能通过运动改变的可能性很小,而肌肉是主动维持足弓的结构,是人体中适应性很强的组织,通过训练能够改变的程度也比较大,配合ICB生物力学鞋垫的适配,达到改善及矫正的作用。
矫正对比图
矫正前矫正后
运动治疗
01
坐位或站立位踮脚
患者取坐位或站立位,两腿分开,与肩同宽。抬起脚后跟,脚尖着地,绷紧小腿肌肉。保持此姿势约5-10分钟,锻炼强度以自身能够耐受为宜。
02
脚趾抓毛巾
患者取坐位或站立位,将毛巾放在脚下,然后用脚趾提起毛巾,再放下。重复做20-30次。
03
脚踩滚轴
患者取坐位或站立位,将滚轴放在足弓的位置,使脚可以踩在滚轴上前后滚动。如果身边有扶手,患者也可以站起来,借助扶手把重心放在患侧腿上,进行前后滚动。
04
站立足外翻
患者取站立位,两脚外翻,以此种姿势支撑身体。每次站立坚持20-30秒,然后还原休息一会,再重复上述动作。
特别提示
1、避免长时间站立、长距离行走、跑跳等剧烈活动,注意控制体重,减轻负重。
2、建议经常用热水泡脚,可以适当在热水中添加中草药,以促进脚部血液循环,减轻酸胀、疼痛的现象。
3、扁平足患者应尽量穿平底鞋,不宜穿带跟的鞋,平底鞋可以锻炼小腿和脚底肌肉,减轻脚部疲劳感。平时也可以穿矫正扁平足的鞋或者使用此类的鞋垫,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不适症状。
END
编辑:朱佳晔、贾静、杨晓颜
绘图:李川
中国康复医学会作为全国获得年中宣部、科技部、中国科协联合表彰“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的为数不多的学会组织之一,长期致力于打造“科普之翼”,凝聚以科普工作委员会为主干力量以及70多个分支机构康复同仁的共同努力,建立全国50余个科普示范基地,开展康复科普推广、学术培训与科技志愿服务等系列活动,及时、全方位的向全生命周期人群传播康复科技成果及健康知识,指引大众了解更多科学的防病治病知识,正确的认识疾病、了解康复、理解健康,努力融合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协同发展,借助多样化媒体平台,动员全社会力量,构建具有康复特色的现代化康复科普工作体系,形成符合创新型国家水平的康复科普工作新格局。
本平台所有科普作品仅供学习交流,作品版权归中国康复医学会科学普及工作委员会所有,请勿随意转载!
本平台科普内容获中国科协科普部“科普中国共建基地年-年”项目资助
原标题:《小小足踝大大负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