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形容一幅书法作品的时候,经常会用到“力透纸背”这个词,“力透纸背”出自《张长史十二意笔法记》,形容书法刚劲有力,能透到纸张背面,是对于一幅书法作品的极高评价。
“力”可以说是书法中极为关键关键的环节,如何让创作的书法作品有力量,又是如何将写字的力量展现在宣纸上的呢?
书法的力量是从书写者的身上传到手臂,然后再传到手腕,手腕传给毛笔,于是毛笔就产生了力量,再通过笔锋,把这力量化无形为有型的展现出来的。那么为什么书法有乏力和有力之分呢?
如果我们在书写书法时用的力量不足,那么写出来的书法就会显得乏力,没有力量,缺少了骨肉的质感,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本质还是用力不够,或者说是力量转化的方式不对。人体的力量是巨大的,而展现在宣纸上的则是转化而来的一部分,想要让书法有力,就要尽量减少力量从身体到毛笔直接传递的流失,其中非常关键的就是手腕力量的运用,也可以看做是力量转换的中间站。
我们在练习书法的时候,要重点注意书写时手腕的力量,并且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同时我们还不能忽视用力的方向与方式,就如同拔河比赛一般,虽然力量很大,但是却错误的把力量用在了反方向,那样只会适得其反。
书法的用力也是如此,力的转化是写字的力道,而不是握笔的力度,这点一定要弄清楚,就算把比抓得再紧,力量不能充分的转化到宣纸上,再多的练习也是徒劳。
力量只是书法的“力”的其中一个体现,书法作为一门艺术的存在,自然有着它独特的艺术效果,“活力”是书法艺术性的一种提现,同样也是书法的一种“力”。
书法是有活力的,创作过程也是丰富多彩的,我们看到的报刊上的标题是大黑体字,这样的字看起来边角分明,特别死板,不灵活,所以这样的字是不能被称为书法艺术的,真正的书法艺术是含有优美的线条和弹跳力的线条,如鱼得水,只有跌宕起伏的线条和有力量的线条才会显得整个字有活力。
线条有力并且结构紧密,这才是艺术准确性的表现,那么我们来举一个例子,就像我们刚开始打乒乓球,我们只能托一托,打不出去是因为我们用力的方式不对,就像举重运动员刚开始打乒乓球他也打不出去,原因是用力的方式不对,所以我们在书写的时候一定要用对力,按笔的时候力要重,提笔的时候力量要轻,转折的时候我们根据情况而定,因为有些笔画转折既有重力也富含轻力。
我们在写书法的时候,要掌握好我们线条的力度,就比如我国书法家王羲之的字,就算他前面写的龙飞凤舞,到了一笔末端的时候,就像一个稳稳的刹车一样,能拥有这么深厚的功底是需要我们用大量的时间学习临摹字体才能达到的境界,我们不仅要掌握好线条的力度,而且还要掌握线条的质量,因为有质量的线条是肥而不臃肿,瘦而不消,意思就是你写的字可以瘦,但是你的字不能像肌肉萎缩一样,就像一个人要有血有肉,但是不能肌肉萎缩,这样的字就不好看了。
学习书法不能一蹴而就,许多技巧都是在不断的研习中逐渐精进的,练书法也是一个慢功夫,只有不断的攻破书法学习的难关,力的展现也就油然而生了。
连笔字就是行书吗?如何才能学好行书不走弯路?
书法的灵*是什么?书法又是如何将美感传承千年的?
为什么一直写不好大楷?试一试下面的这几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