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汪帆廖婷婷记者柯静
今天是中秋节,中午,纪晓东像往常一样来到杭氧小区13幢,熟练地拿出钥匙开门、换鞋、进屋,把手里拎的月饼放到门口的台面上,就像自己家一样。
“小纪?”屋里郑阿姨扬声问道。“今天中秋你怎么还来了?”
“是我,郑阿姨。我给你拿点月饼过来。”纪晓东熟门熟路地关门,“中秋可以过,但是康复治疗一次都不能少!别想借着中秋‘逃出’啊!”
原来,纪晓东不是这户人家的主人,也不是郑阿姨的子侄,是东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康复科的医生,只是因为5个月来每周三次的上门服务,他们熟悉得像一家人。
今年2月,郑韵霞老人因腰椎手术后继发左下肢功能障碍,出院医院进行康复训练,但因为自己行动不便、儿子不在身边、家中只有老伴照顾,竟然一直没有进行康复训练,导致肌肉萎缩、肌力下降,左下肢功能障碍,甚至只能卧床在家。
“当时我们都愁死了,没办法出去,康复也没办法做。”郑阿姨告诉记者,“后来还是人家跟我说,不医院的呀,医院就能做康复治疗。我就想到小纪医生,我是他的老病人了,知道他技术好,脾气好。”
于是,郑韵霞老伴找到东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康复科的纪晓东医生,询问能不能上门治疗。纪晓东仔细询问了情况,又上门评估了郑阿姨的肢体功能情况:左下肢肌力2级,站位平衡0级,坐位平衡1级。
纪晓东医生说:“我发现郑阿姨如果不及时跟进康复治疗,以后很可能再也站不起来了!就算门诊工作再忙,我也得帮她。”
平衡繁忙的门诊业务,纪晓东最终决定利用午休时间为郑阿姨上门治疗。接下来的近5个月时间里,纪晓东每周三天放弃午休时间,不论刮风下雨坚持上门给郑阿姨做康复治疗,肌力训练、ADL训练、针灸治疗,一项一项安排到位、操作到位,确保郑阿姨可以科学康复到位。经过5个月的精心治疗,郑阿姨从卧床不起,到慢慢可以下床扶着助行器走几步,到现在甚至能够生活自理,自行上下楼梯了。
有时候会碰到郑阿姨老伴出门不在家,老两口特意给纪医生留了一把家里的钥匙,这才有了开头一幕。纪晓东知道,这把钥匙代表了患者对自己的信任,自己从此也多了一份责任。因此,就算是中秋也不敢懈怠,坚持上门为郑阿姨做康复治疗。
“但是,中秋‘走亲戚’的话,月饼还是要带的,不然怕被‘扫地出门’。”纪晓东开玩笑说,“郑阿姨现在情况比之前好多了,但下肢肌力还是只有4级。”
纪晓东表示,希望通过康复治疗让郑阿姨恢复到正常生活水平,到时候他就可以功成身退了。
编辑杨俏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