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肌萎缩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什么是压力性尿失禁怎么预防和治疗医生科普
TUhjnbcbe - 2023/7/18 20:39:00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信息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皮肤易过敏发炎,哪些东西必须“忌口”?便秘了到底吃什么能通便?腰椎间盘突出了怎么办……日常生活中,总有些关于健康和养生的“小疑惑”,各种说法和偏方满天飞,究竟该信哪个?别急,小布开通了“浦东医生话养生”栏目,医院的专家和医生为你带来专业的养生和健康知识,一起来看看吧!

每人每天都会来回去好几次厕所,有人想过我们的小便是怎么来的吗?

今天跟医院针灸科*丽医生一起来了解吧!

我们喝进去的水,由胃和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后,通过机体的代谢,将携带的代谢废物置换出来。机体的代谢废物从血液中运送至肾,经由肾的过滤,将代谢垃圾从输尿管运送至膀胱。

膀胱是怎么调控我们的尿液排泄呢?为什么我们的尿液不是一经输尿管到达膀胱之后就排出,而是储存在膀胱,受我们大脑的控制,等到合适时候再排出呢?

医院针灸科*丽作

膀胱储尿和排尿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需要大脑、脑桥、延髓、神经、膀胱肌肉、尿道肌肉以及盆底肌的共同参与。缺少一个,储尿和排尿的过程都不会顺利。

膀胱就像一个储存尿液的气球,尿道与膀胱相连,是尿液排出的通道。

储存尿液的过程有赖于两个反射:交感储尿反射和躯体储尿反射。

交感储尿反射通过让膀胱逼尿肌的肌肉松弛(也就是让膀胱这个气球外层的肌肉放松);以及让尿道括约肌收缩(尿道收紧像一个橡皮筋),将膀胱这个储存尿液的气球牢牢扎紧,不让尿液漏出。这就是正常情况下尿液存储,不会流出的原因。

医院针灸科*丽作

当我们在咳嗽、打喷嚏等负压增高的情况下,我们的另一个储尿反射——躯体储尿反射就会启动。我们腹腔内的压力增加,腹压同时向下传递至膀胱逼尿肌以及尿道括约肌。膀胱逼尿肌会在腹压增加的情况下收缩,但躯体的储尿反射同时启动,尿道括约肌收缩增加了尿道压力,避免突然腹压增大时尿液的流出。因此我们正常人在打喷嚏、咳嗽的时候尿液不会漏出。等需要排尿的时候,膀胱肌肉上的压力感受器首先感受到压力,将压力由盆神经向上传输给低级的脊髓排尿中心,再由脊髓向上传递信号至脑桥,再然后至大脑皮层——这个“司令部”。大脑皮层迅速做出判断,现在可不可以进行排尿。如果不是合适的时机,大脑就会向下发出信号,再传递给脊髓,盆神经。盆神经收到“司令部”的信号,不能排尿,膀胱逼尿肌松弛,尿道括约肌依然扎紧,尿液自然就没办法排出来了。

医院针灸科*丽作

当我们找到了厕所,大脑这个“司令部”给脑桥的排尿中心权力,让它可以沿着脊髓以及盆神经的传输路线,将释放尿液的这个信号传递给我们的膀胱逼尿肌、尿道括约肌。膀胱逼尿肌收缩——就像一双手在挤压橡皮球一样,不断挤压我们的膀胱。与此同时,当尿液进入尿道时会刺激尿道感受器,冲动会沿阴部神经传导至脊髓排尿中枢。于是尿道括约肌这根扎紧的橡皮筋在脊髓排尿中枢这个将*的命令下,打开了。这个时候膀胱的压力大于尿道的压力,因此尿液就会排出。

为什么人会出现尿失禁呢?这就要从我们小便排出的机制说起了。刚才我们说了小便正常的储存和排泄过程。

排尿和储尿的过程中任何一个地方出错都会引起排尿障碍。比如,中风损伤了我们相关的大脑皮层,那病人就会出现不受控制的排尿。当损伤上段脊髓的时候,脊髓排尿中枢与高位排尿中枢失去联系,小便的冲动无法上传至大脑,也会出现小便无法控制,尿液流出。

但是女性最常见的尿失禁却是压力性尿失禁。为什么叫压力性尿失禁?是因为我们精神压力大所以才导致尿失禁吗?并不是这样。这个压力是指咳嗽、打喷嚏等腹腔内的压力增加情况下出现小便漏出的现象。

为什么女性的压力性尿失禁发病率较高呢?

这主要从女生的膀胱位置和功能谈起。膀胱位于盆腔内部,毗连直肠和子宫。正常情况下,膀胱、子宫和直肠都需要可以支撑的组织,这个最重要的支撑组织就是我们盆底肌肉。盆腔筋膜、盆底肌肉(肛提肌)、尿生殖膈、膀胱颈和阴道前壁共同组成了盆底肌肉组织。

医院针灸科*丽作

当打喷嚏等腹压增高时,阴道前后壁吻合,附着于阴道前壁的尿道、膀胱颈同时收缩,此外肛提肌收缩关闭尿道外口,尿道外口完全关闭,尿液无法流出。

而女性尿道括约肌同样是控制女性排尿的重要组织。女性尿道括约肌包括尿道内括约肌、尿道外括约肌以及粘膜及粘膜下层,这三层结构。

医院针灸科*丽作

尿道外括约肌主要是横纹肌,不仅在上部环绕尿道,同样在下部环绕阴道及尿道,因此又可以称它为尿道生殖括约肌。横纹肌纤维包括慢收缩型纤维和快收缩型纤维。慢反应纤维的主要作用是产生持续的张力,使膀胱储尿期尿道有持续的闭合压力,让尿液在正常情况下不会流出;而快反应纤维则在腹压增高时快速收缩,产生短暂的尿道高压,紧急关闭尿道防止漏尿。

尿道内括约肌,主要是尿道平滑肌。尿道平滑肌有两层,内侧是厚的纵行的纤维,外侧是较薄的环形纤维,并且贯穿尿道全长。尿道平滑肌在膀胱充盈的时候产生持续的静态尿道张力,防止尿液漏出。

尿道黏膜及黏膜下层,黏膜下层富含血管,当这些血管充盈时压迫尿道腔帮助其关闭,但是这些血管对激素敏感,年龄增加血管数目减少。因此围绝经期较多患者会出现小便失禁的症状。

女性绝经后尿失禁的发病率增加,是因为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分泌减少,受雌激素影响的尿道上皮萎缩,粘膜下血管减少,引起尿道的闭合障碍。并且雪上加霜的是,随着年纪增加,尿道肌肉也会逐渐减少被结缔组织替代,因此肌肉的收缩力量减弱。就像橡皮筋的数量逐渐减少,无法有足够大的力气扎紧尿道了。

正常的阴道分娩过程对于盆腔而言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阴道分娩的过程会牵拉盆底肌肉和韧带,并且会对肛提肌造成巨大的破坏,引起尿失禁,甚至阴道脱垂。而且,在生产的过程中也会损伤阴部神经。阴部神经损伤会导致盆底横纹肌、尿道括约肌去神经支配。这两者是产后尿失禁的发病基础。

说了这么多那么我们该怎么预防以及治疗压力性尿失禁呢?

在预防上来说主要还是防止腹部压力持续地增高,比如较为频繁的生育、久坐不动以及肥胖。其次,需要多锻炼我们的盆底肌肉,增加盆底肌肉的力量,让气球的出口能被扎紧。

对于轻中度的压力性尿失禁而言,非常推荐做凯格尔运动。

训练可取坐位、站位和卧位,根据指令将肛门收紧向肚脐方向提,屏气3秒钟后缓慢放松,调整呼吸休息3~5秒钟后重复以上动作50次,每天重复5个周期,3个月为1个疗程。整个过程简单易操作,您如果掌握了这个方法后可自行在家中进行练习,也可以作为长期训练的方法。

医院针灸科*丽作

如果您采用凯格尔运动后还是无法缓解尿失禁的症状,您可以选择针灸治疗。针灸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相关文章已经发表在世界顶级期刊,针灸治疗压力性尿失禁具有较好的疗效。针灸治疗压力性尿失禁住哟啊选取膀胱附近的腧穴,如中极、大赫、次髎、会阳等。针刺这些腧穴可以刺激到阴部神经,对压力性尿失禁有显著的疗效。

医院针灸科*丽作

对于重度的压力性尿失禁,比如站立或者行走的时候都会出现小便流出,那就需要至妇科做一个手术——经阴道尿道中段无张力悬吊术。这个手术是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首选疗法。是经阴道于尿道中段放入一条国际上公认的安全可靠的植入性吊带,用于解决因尿道下移、尿道过度活动而引起的中重度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具有长期、确定的疗效,且术后效果立竿见影,治愈率98-99%。该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几乎看不到瘢痕,对膀胱也没有损伤,不会遗留并发症。手术时间短,只需要20分钟即可完成,术后3天就可以出院。

门诊常见问题和误区QA

误区一:尿失禁看不看,无所谓

尿失禁让人很尴尬,不好意思去就诊,而且忍一忍也就过去了,没必要去看,这是很多人对尿失禁的看法。但是过去医学不发达,不管是泌尿科医生,还是妇产科医生都没有很好地手段,手术效果也不好,长期尿失禁会导致泌尿系统严重病变,如引发盆腔炎、膀胱炎,阴道炎,性生活障碍,膀胱癌及尿*症等危及生命的重大疾病。

误区二:尿失禁患者都是已婚、生育过的妇女

貌似尿失禁比较青睐已婚、生育过孩子的妇女,所以未婚、没有生育过的女性就安全,没风险?当然不,尿失禁大部分从后天考虑,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和生产有最大的关系,但不是产生压力性尿失禁的就一定是要生过孩子,结过婚的。最近,有国外资料表示,调查中发现18岁到30岁未婚女性中,也有尿失禁患者。

误区三:尿失禁只光顾女性

女性碰到尿失禁问题,有很多人都认为这是正常的,并且认为女人老了之后,随着身体机制的衰弱,患尿失禁再正常不过,而男性就基本没有。对于这种认识,尿失禁从广义上说,包括压力性尿失禁,主要见于女性,而男性,就多发前列腺增生,但手术后也会产生尿失禁,其实本质上也是压力性尿失禁。另外一类尿失禁就是急迫性尿失禁,男性、女性都有。

误区四:所有尿失禁患者都要用尿动力学检查确诊

怀疑自己有尿失禁的问题,该如何确诊?尿动力学检查应该是有针对性的,对于那些做了多次检查,仍然不能确诊,无法确定治疗方案的患者,就需要接受尿动力学检查,找出原因,确定适当的治疗方案,但是尿动力学检查也不是万能的,它仍在发展中。

误区五:尿失禁不能治愈

目前,在医学上有很多40岁以上的中老年妇女出现过类似情况,但是她们并不知道这种病是可以治愈的。

尿失禁的原因有很多,女性最常见的原因就是压力性尿失禁,年龄、生产以及肥胖是压力性尿失禁的主要原因。对于轻中度的压力性尿失禁而言,建议做做凯格尔运动或者针灸等相关中医药疗法,避免肥胖以及频繁地生育。对于重度的压力性尿失禁则需要至门诊就诊,根据医生的建议做一个小手术。

文字:李理*丽

原标题:《什么是压力性尿失禁?怎么预防和治疗?医生科普来啦!》

1
查看完整版本: 什么是压力性尿失禁怎么预防和治疗医生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