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心脏的室壁运动明显增强。”
6月21日,医院介入手术室,我国著名心血管内科专家、医院院长袁义强,心血管内科七病区副主任(主持工作)*琼、副主任医师李靖、副主任医师王磊、麻醉科医师钟巍等手术团队共同实施心脏收缩力调节器(CCM)植入手术,该例手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医院的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新的突破,能够为广大的心衰患者提供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王大叔今年54岁,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不适等症状,休息后可自行缓解。医院行心脏彩超检查,显示为扩张性心肌病、肺动脉高压。10天前上述症状加重,伴呼吸困难,转入医院心血管内科七病区治疗。
入院时,王大叔左心室射血分数只有21%,药物治疗后达到34%,心功能虽有明显提高,但心衰仍反复发作。这说明,药物治疗心衰效果有限。而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进展恶化的最终阶段,预后差、死亡率高,治疗棘手,是心血管领域最终的战场。
在心衰病人中,宽QRS(即左右室不同步)特点的病人占30%,治疗方法为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效果不错;窄QRS特点的病人占70%,以前,这种病人除了药物治疗外别无他法,而且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心衰时常发作,患者不仅要忍受身体上的痛苦,还背负着沉重的心理负担。到了终末期,只能接受人工心脏移植。
近年来,心脏收缩力调节器(CCM)是治疗心衰的最新器械疗法,它通过增加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衰导致的各种不适症状,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心衰住院率,为更多的心衰患者带来福音。
袁义强介绍说,心脏收缩力调节器(CCM)是一种先进的心力衰竭治疗装置,通过微创手术将刺激电极植入到患者心室,在心脏搏动的绝对不应期释放电刺激,这种电刺激不会改变患者心律,但是可以通过一系列信号通路改善心肌的生理状态,加强心脏收缩能力,从而改善心衰患者的心功能,主要用于窄QRS(ms)、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左室射血分数在25%-45%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作为针对窄QRS心衰患者的一种独创器械疗法,心脏收缩力调节(CCM)疗法填补了当前国内慢性心衰器械治疗领域的空白,随着上市后临床应用的推广,CCM适应证仍会不断更新和完善,将为更多的心衰患者服务。
接下来,就要看王大叔是否适合做这个手术了。*琼给予王大叔左西孟旦(钙离子的增敏剂)药物治疗后,他的心功能分级由Ⅲ级提高至Ⅱ级,除了适应症适合,还进一步验证CCM治疗适合王大叔病情,充分沟通后,王大叔同意植入CCM。
当日下午1:30,袁义强带领手术团队实施心脏收缩力调节器(CCM)植入手术。首先建立静脉通路,在左锁骨下行静脉穿刺,送入导丝,并在DSA透视下确认钢丝进入右心系统;再制作与脉冲发生器大小适宜的囊袋;植入起搏导线,将两根心室导线均植入在右心室间隔并固定之。导线与脉冲发生器连接后,将脉冲发生器埋于囊袋中,逐层缝合。
术后彩超显示患者心脏的室壁运动明显增强,表明手术圆满成功。
整个过程用时仅一个小时。
术后,张大叔被转往心血管内科七病区,目前各项生命体征平稳。
(医院*)